據《齊魯晚報》報道,今年“3.15”以來引發廣泛關注的 “奧迪白血病”事件有了最新進展。
4月16日,本屆上海車展開幕第一天(媒體日),事件當事人方太和豆豆(化名)曾到達車展現場準備控訴奧迪,但被攔下后未能進入場館。
另外,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缺陷產品管理中心和中國消費者協會在近日已經介入該事件。
《齊魯晚報》報道還提及,16日凌晨5點收到了奧迪官方發來的回復——“依據具備CNAS(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China National Accreditation Service for ConformityAssessment,CNAS)、CMA(中國計量認證, China Metrology Accreditation)等車內空氣質量認證資質的多家第三方權威機構多輪送檢,以及具有同等國家認證資質的一汽-大眾氣味檢測實驗室對批量車輛的質檢監測,依據“乘用車內空氣質量評價指南(GB/T27630-2011)”結果顯示,一汽-大眾生產的奧迪車型車內甲醛、苯等揮發性物質濃度均在國家標準范圍之內,不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傷害。
當事人:更相信“深圳模式”
對于上述奧迪官方的回復,事件當事人李女士(即《齊魯晚報》文中所說的“方太”)在4月8日曾向財經網出示了一份包含8個機構的“檢測機構名單”,并稱自己是通過奧迪官方客戶服務電話獲得了這份名單,“奧迪客服說這8個機構所做的檢測都顯示車輛沒問題,但是卻只字不提2017年深圳消協公開進行的那次檢測活動”。
李女士稱,深圳消協(深圳消費者委員會)組織的那次檢測之所以讓人信服,就是因為“車主、消協、媒體記者、熱心人士等各方力量都參與到了檢測流程中,所以整個過程非常公平”。
公開信息顯示,深圳消協在2017年7月進行的檢測活動,參考的文件來自于GB/T27360-2011《乘用車內空氣評價指南》(也是奧迪官方回復中參照的標準),并在檢測過程中對包括甲醛、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乙苯等6種有害氣體進行了專業實驗室檢測分析。
最后的檢測結果顯示,一共23輛車,均檢出甲醛和總揮發性有機物(英文簡稱TVOC),剩下的5類污染物也在部分車輛上檢出。
在和包括德國《汽車車內環境標準》和GB50325《民用建筑工程室內環境污染控制規范》進行對比后,在車輛靜置20分鐘的檢測條件下,全部23輛受檢車輛中有21輛車甲醛超標。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這次用來作為數據對比的《乘用車內空氣評價指南》發布于2012年,而且只是帶有“建議”性質的行業技術標準,而非強制性法規,這對車企來說并無約束力。
實名舉報:相關部門已簽收
對于報道中所稱的當事人向相關主管部門舉報事宜,李女士曾于4月8日告訴財經網,3月21日她和其他當事人已經把一份包括33人當事人名單、針對一汽-大眾旗下奧迪品牌車型車內存在異味并導致車主患病的實名舉報材料,通過快遞方式提交到了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和中國消費者協會。
另外,她也和2017年曾經檢測出奧迪車型存在車內空氣質量問題的深圳消協保持著聯系,并認為后者當時進行的檢測更有公信力,檢測過程也很開放透明。
李女士同時也出示了一張快遞單據的照片,顯示相關部門已經簽收舉報材料。她當時表示,此次提交的舉報材料不會是終結,將會繼續尋找更多的有類似遭遇的病友,并收集資料進行舉報,“最新的當事人已經超過了70個”。而根據《齊魯晚報》的報道,這一數字現在已經達到了85個。
相關部門:已反饋舉報事宜
4月8日,李女士表示自己和其他“奧迪白血病”的部分病友已經收到了中消協一位工作人員的電話反饋,該工作人員稱已經在組織相關專家討論相關事宜;而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缺陷產品管理中心的一位工作人員聯系了另一位病友“豆豆”,也表達了類似信息,即相關部門已經收到相應的舉報材料,“各個部門都行動起來”。
她還表示,在接聽中消協工作人員的電話過程中,自己還提了兩條建議:一是在查找病因時需要找毒理學方面的專家,并提供了權威專家的聯系方式;二是希望能夠采取類似于此前深圳消協的那種檢車辦法,對涉事奧迪車輛進行相關檢測。
各方回應:尚無明確表態
就上述情況,財經網于4月9日上午致電中消協相關部門進行核實,但未能找到此前聯系李女士等當事人的那位工作人員。
其后,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缺陷產品管理中心一位工作人員表示,缺陷產品管理中心并不負責處理“舉報”,而是“收集線索、分析并研判(相關問題)是不是涉及到批次性的、危及到社會公共安全的問題,主要是做技術這一塊的工作”。
該工作人員介紹了反映車輛問題的操作流程,并表示在經過分析研判后一旦認定(某種問題)存在安全隱患,將會促使(相關方面)進行召回處理。
對于是否在近日收到有關“奧迪白血病”的相關線索,這位工作人員表示自己并未接到相關線索,但是“如果提交的是紙質材料,會有專人進行處理”。而李女士他們提供的正是“紙質材料”。
深圳消協方面一位工作人員也沒有直接回應與“奧迪白血病”相關的問題,但是證實了在2017年的那次檢測過程中,他們曾邀請專業第三方檢測機構進行了檢測。至于到底是哪個第三方機構,該工作人員稱自己當時并未負責該項目,“是其他同事負責的,具體細節我不太清楚”。
就上述狀況,財經網也在4月8日聯系涉事車輛生產方一汽-大眾奧迪,核實是否和相關部門就“奧迪白血病”事件進行過接觸和溝通,但到目前為止,后者并未回應置評請求。
司法途徑:訴訟成本不堪重負
另外,當事人選擇司法途徑解決的話,在舉證方面也會面臨不小的困擾,且費用高昂。
李女士是目前為止唯一一位和車輛生產方一汽-大眾奧迪進入司法階段的當事人,她出示的一份法庭文件顯示,相關檢測項目的鑒定費用高達8萬多元,這對甚至沒錢請律師的她來說無異于一筆巨款——而且鑒定結果并不一定對車主一方有利。
為了省錢而一度自己四處調查取證的李女士稱,法庭委托的司法鑒定機構甚至都沒有鑒定設備,又委托了第三方出具了鑒定報告,結果顯示她的那輛Q5車內空氣質量合格——她質疑這個鑒定結果和整個檢測流程,“鑒定機構自己在法庭上承認沒有檢測能力,但是也拿不出委托第三方檢測機構的相關證據”,她已就此上訴到北京市三中院要求重審。
當事人:發誓討回公道
對于自己的官司,她透露稱一汽-大眾奧迪曾經委托代理律師找到自己的律師,提出了“回收車輛“的和解條件,但是被她拒絕,“奧迪方面應該也找過其他病友,的確有人當了‘叛徒’,和奧迪達成了和解,我們已經把這個人踢出了維權群”。
但是上述消息并未獲得一汽-大眾奧迪方面的證實。
她表示,自己因為這輛奧迪Q5失去了丈夫,還負債上百萬,早已家破人亡,為此會和其他病友一道,“走完所有維權和法律程序,討回公道”。對于現在自己的核心訴求,她表示要的是“事實和真相”,“要的就是公平和正義,以及真理和實事求是”。
專家:直接證明“因果關系”有難度
汽車技術專家萬春雷認為,這個事件中要去證明絕對的因果關系非常具有技術難度,因為材料里面的一些物質和這個病的成因、過程、結果要有必然的聯系,其中既包括醫學方面的聯系,也包括法律上的聯系,對于一個消費者來說要去證明這一點是非常困難的。
他還強調,“即便是查出了超標,那么這種超標就必然引起致病的后果嗎?”
萬春雷認為,這種證明對于個人來說太困難了,要想解決的話,“有賴于行業(部門)去推動”。
知名維權律師邱寶昌認為,如果車內的有害有毒物質含量過多或者超標,對于消費者的身體健康肯定會有影響;而對于汽車廠家來說,要確保生產車輛的車內空氣能夠讓消費者有一個安全環境。
他表示,現在對于車內的空氣質量沒有強制性標準,如果車內確實有異味,或者是含量過多,是不是一定就引發包括白血病之內的一些疾???這個有多種可能性,可能就是它直接引起的,也可能是間接引起的,有的人得病,有的人可能不得病,消費者維權的過程中如果能夠獲得直接的鑒定報告,能夠證明因果關系,那當然可以要求廠家賠償,但他也承認要直接證明這種因果關系很難。
他最后強調,盡管因果關系的確定很困難,但生產廠家不能據此忽略對車內空氣質量的嚴格管理。
當事人:“奧迪欠我一個道歉”
盡管已經了解到了自己這場官司的復雜程度,但李女士表示自己將會“戰斗到底”。
她表示,為了挽救自己丈夫的生命,她前后花費數百萬元,一直都堅信自己能夠把他從死亡線上拉回來,盡管最后還是沒能成功,但“戰斗到了最后一刻”。
現在的她沒了老公,老人有病,孩子還小,而自己因為打官司還無法上班,她認為那輛奧迪車的出現毀了自己的生活。
在被問及經歷了如此大的變故卻依然堅持下去的原因時,她說自己是為了給孩子們“一個交代”。
她最后表示,“奧迪欠我一個道歉”。